首页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洛阳市洛龙区第十五届人大

第五次会议文件(二十一)

 

关于洛龙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9日在区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全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的良好态势,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一)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主要指标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亿元,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5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6亿元,同比增长8%。在全市“四高”评价指标体系考核中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城市区第一。结构优化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的比重达到64.8%,高于第二产业3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1:33.1:64.8。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6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税收占比7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3%,降幅大于全市2.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3.8亿元,增长34.0%,高于全市增速(22.9%)11.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园区发展成果显著。洛龙高新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2%;限上企业批发额32亿元,同比增长36%;在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中列39位,提升14个位次。特色商业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排名第12位,较上年提升10个位次,晋升为三星级服务业“两区”。大数据产业园快速发展,入驻企业1172家,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完成税收3.9亿元,规模效应显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中航光电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阿特斯1.2GW太阳能黑硅制绒硅片项目和天久铝业年产100万套厨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雷斯达油田智能开采系统项目、特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增速箱用锁紧盘项目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泉舜万豪酒店正式入驻,宝龙三期基本建成,正大购物广场运转良好,全区商圈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元大道沿线金融业集聚效应初显,落户华夏银行、中煤保险、兴业证券等金融、类金融机构8家;3支基金入驻我区,规模达16.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资本市场融资10.6亿元;中浩德电商产业园申报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关林电子商务产业园荣获第五批“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称号,10家企业通过省级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中移在线数字服务生态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旅游大数据平台等15个大数据重点项目正在建设;河洛古镇、“两坊一街”、牡丹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实施。

(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项目谋划更加有效。谋划重大项目177个,总投资13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7亿元,已完成投资304.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0%。举行4次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7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应竣工项目4个,实际竣工7个;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活动排名中心城区第二。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性备案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全面实行网上办理,全年受理备案项目116个,确认备案项目103个,总投资410.3亿元;审批政府投资项目39个,总投资71.38亿元,聘请第三方机构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次,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更加规范。财政评审项目520个,其中审核工程结算项目202个,平均审减率9.25%,节省财政资金2761万元。招商成果更加丰硕。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127.7亿元,主要有泉舜万豪酒店、惠通智能仓储物流产业园、海拍客中部洛阳中心、阿里云运营服务中心、中海物业全球数据中心、凯旺新材料研究院、微众传媒(洛阳)大数据标注中心、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等项目。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实际利用省内资金和实际吸收外资均超额完成任务。

(四)三大攻坚成效显著。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恒信绿地公馆、昌晟雅居等16个问题楼盘基本解决到位;非法集资案件立案33起,司法审结27起,向2150名群众兑付资金3197.7万元;排查整顿230余家融资租赁典当企业;政府债务6.53亿元,远低于市定14.57亿元红线;全区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年投入专项资金1323万元,实施专项扶贫项目20个;650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全区最后一个贫困村李楼镇二北村高质量脱贫摘帽。环境污染有效防治。保持环境污染治理高压态势,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224家;105个建设工地扬尘得到有效管控;西郊调峰热源厂3台75蒸吨燃煤锅炉如期拆除;完成冬季清洁取暖“双替代”任务41050户,完成率105%;煤炭消耗总量173.6万吨,节余4.4万吨;全年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市第一。各级“河长”累计巡河7990次,清理水面漂浮物950立方米;建设污水处理站11个,覆盖36个行政村,10.6万人的日常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铺设污水管网139公里;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整治水源井共20眼;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完成检测报告并面向社会公开。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有效;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屋施工面积64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4%;开展转供电价格专项检查,降低一般工商业用电成本20%,惠及商户6000多家;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98万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在全省率先实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率先开通企业绿色通道;在产业集聚区设立政务会客厅,开展线上申办营业执照,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企业开办时间由平均12个工作日压减到4个工作日,比国务院要求的8.5个工作日少4.5个工作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洛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洛阳自创区洛龙辐射区建设。全年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在孵企业85个,263家企业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小微双创工作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城市区第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诉求收集和督办机制、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印发《洛龙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2019年洛龙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对优化政务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投资贸易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工作进行细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六)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征拆安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拆迁134万平方米,大田腾地3061亩;练庄二期、梁屯小区完成分房,4309名群众喜迁新居;白马寺小区一期、龙跃一期、龙诚小区、大东小区一期、龙跃二期等小区正在建设;东西霍屯、聂湾二期、李屯、东西高、李楼小区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绿化提升成效显著。高标准实施龙门西山绿化提升、二广高速沿线绿化提升、伊河沿线生态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绿化面积4200余亩,补植补栽各类苗木共80余万株;东溪游园等10个小游园建成开放,城市绿化覆盖率4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忠义街等7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总长度4820米;整治人行道2.3万平方米;实施海绵城市改造项目7个,改造总面积28399平方米;完成安南社区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完成21.33万平方米,新启动32.95万平方米。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完成《洛龙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完成3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产业振兴,沟域经济项目总产值完成2050万元;全区8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实施生态振兴,打造夏庄村、王山村两个省级“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村;28个村污水排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垃圾池72座,完成2470座户厕改造;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更加坚实。49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全年民生领域支出24.34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等按时足额发放;为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2334人发放低保资金822.1万元;为15641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419万元;保障残疾对象4439人;新建社区养老中心3家,新增养老床位150张;新增城镇就业8739人、困难人员就业744人、农村返乡创业9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8人。社会事业更加完善。河科大附小、第五实验学校、兴业苑幼儿园、李楼实验幼儿园建成投用,锦台小学、太康东路小学、政和路小学加快建设,香山小学二期竣工验收;完成10个农村社区健身器材安装。全区建成18座城市书房,各村(社区)均已建成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开展文化惠民“百千工程”活动,为群众免费演出戏剧100场。实施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农村及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均超额完成任务;建设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3所;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15分钟就医圈”的目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年没有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入推进信访机制改革,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8%,实现重大节点“零京访”;扎实搞好人民调解工作,共调解案件1695件,调成率100%;110联动和网民诉求办理工作全年12个月连续排名全市第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洛龙”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经济转型方面,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还不多,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城乡统筹方面,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农村区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存在一些短板;污染防治方面,“散乱污”企业整治、扬尘治理等形势还比较严峻,污染防治压力依然较大,运用大数据精准治污的手段还不够多;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服务企业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以新的发展成效回应全区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落实区委四届十四次会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按照区委“12366”工作思路,落实好区委区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坚持规划引领,加强运行调度,加快动能转换,做好消费文章,全力以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持规划高位引领。按照《洛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认真筹备、按时启动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抓好规划编制方案起草、确定重大研究课题、确定规划框架体系等基础性工作,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为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监测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按照时限完成节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管理,围绕问题短板因症施策,确保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坚持结果导向,抓好项目入库,确保各项数据应统尽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三是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聚焦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夜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突出规划引领,研究制定新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发展楼宇经济和夜经济的优惠政策;严格政策兑付,认真做好优惠政策奖补兑付,不断集聚业态品牌,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消费潜力挖掘。紧盯中高收入群体,着力提供高品质居家、教育等消费服务;紧盯“一老一小”群体,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紧盯外来游客群体,丰富旅游服务模式,提高人均消费;培育壮大开元湖商圈,打造宝龙水系步行街、泉舜餐饮美食街、政和路美食街品牌,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二)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升级和项目实施为抓手,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扩大新兴产业聚集规模、加快特色产业品牌打造。一是提升主导产业的质量效益。推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提效。突出抓好中航光电技术产业基地二期、中航光电连接器、725所先进钛及钛合金材料等24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开工、按期竣工、按期投产;抓好阿特斯电池组件、椿富水下机器人等项目洽谈,争取尽快签约。用好“提质倍增”各项政策,完成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任务。二是扩大新兴产业的聚集规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重点抓好中浩德电子商务产业园、盈信电子商务产业园、惠通智能仓储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快金融核心区建设,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2家以上,争取渤海保险等项目落户我区;加快推进金融企业上市,重点培育10家上市后备企业。三是加快特色产业的品牌打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景安二期数据中心、中部云服务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旅游大数据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与辖区景区、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紧盯蚂蚁金服、腾讯大豫网等优质企业,加大对接力度,力争全年新引进大数据企业80家以上。加快培育研发设计产业,加快省城规院洛阳分院建设进度,推动城建院、古建院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华为创新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洛阳心肾病中心、省社科院洛阳中心、大连理工学院洛阳研发中心、莱普生国家兽药中心、洛阳职工创新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项目;同时加强与省、市相关研发设计机构沟通对接,力争迁入我区或在我区布局项目。

(三)抓好园区建设,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高地。全力以赴建好三大园区,不断提升集聚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地、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抓好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围绕“四个坚持”发展原则和“3个3”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实施“五路一园一渠”提升;加快平台建设,保障数创大厦入驻项目按期投用;加快推进中部云服务基地、景安数据中心二期、炎黄科技园二期项目的建设;建设5G试点,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力争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30亿元,园区入驻各类企业超过1300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二是抓好洛龙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大力搞好园区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闲置资源盘活等工作,不断提高亩产效益,提高建设质量,提高发展活力。力争全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60亿元,限上企业批发额完成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三是抓好洛龙特色商业区建设。围绕电子商务、金融、楼宇经济、夜经济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强特色商业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力争在全省“两区”综合考核中确保“三星”地位,综合排名前移1—2个位次。

(四)抓实项目实施,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实施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政策的有利机遇,对焦我市971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我区185个、总投资1338.5亿元的重大项目;持续提升项目服务水平,落实联审联批、项目督导、分包联系等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51.4亿元以上。二是搞好项目立项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河南省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以及省发改委《关于做好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性备案有关工作的通知》等要求,深入推进“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开展项目立项“容缺办理”,备案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认真落实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洛龙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要求,促进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三是强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认真落实《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对项目开工前是否依法办理手续、开工后是否按照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等进行监管,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围绕上级资金投向,积极谋划项目,支持企业争取资金;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洛阳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抓住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利好政策,加强对上沟通,积极争取各类试点,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盘子,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五)统筹城乡发展,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持续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城市转型。坚持“三高”统领,推进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快《洛阳大数据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完成龙门西山片区规划、关林商业步行街设计规划;加快聂湾等涉迁村庄的规划编制。坚持高质量建设。适时启动地铁2号线、东环路北延等项目和潘村等4个村的征迁;完成5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和2条区管市政道路建设;制定老旧小区整治三年计划,2020年完成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年内裴村等3个安置小区分房入住,龙跃二期等4个小区竣工验收,东西霍屯等3个小区实质开建,王屯等6个小区完成规划审批,实现短板不断补齐,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坚持高水平管理。持续推进“五项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坚持“以克论净”标准,持续提升道路保洁质量;深入开展“两违”清零攻坚行动,年底前整改率达到80%以上。二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110家,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9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700人以上;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河洛乡贤评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全面完成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编制,打造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0个示范村,全面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坚持现行标准,持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持续推进13个脱贫攻坚重大专项工作落实;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因地制宜谋划实施18个扶贫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60%以上;完成剩余未脱贫人口57人的脱贫目标,巩固脱贫成果,严格执行“四不摘”,提升脱贫质量,有效防止返贫。

(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深化机构改革,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确保全部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5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深化国企改革,优化龙丰公司和龙兴公司资本结构,增强其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支持其做大做强。二是持续抓好开放招商。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评估机制,利用存量资产,引进带动性强、关联性高、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紧盯红星美凯龙、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在谈项目,力争恒固达研发与应用中心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全年新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积极争取洛阳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落户我区;培育外贸企业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拓展新兴市场,确保全年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8%以上,力争进出口额突破37亿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打造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环境优的高水平营商环境。制定《洛龙区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深化税务行政审批改革,提升纳税服务水平;2020年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事项100%覆盖,提高事项网上通办率,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建设目标,力争在全市评价考核中排名前列。四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让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围绕自创区建设,持续推进“双倍增”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80家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以上,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力争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1名以上,高学历、高素质人才30名以上。

(七)深化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城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大力实施流域生态保护。深化拓展“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严格落实河长制,着力抓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使龙门大道以西核心区水系有效提升、龙门大道以东河渠水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加强水源地周边的保护,确保全市水源地饮水安全;完成6个污水处理站及白马寺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容,完成33个村166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农村全域污水治理全覆盖;实施一支渠等4个沿河渠乐道工程、郑村人工湿地等2个湿地工程,对胜利渠道、古洛渠道等10条渠道进行整治绿化。二是全面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持续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环保攻坚年度考核办法,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实现动态清零;拆除阳光热电2台13.5万千瓦机组,推进燃煤散烧动态清零,做好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重污染天气管控;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全面开展渣土车整治,加大工地扬尘管控,使全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三是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围绕“一山、两廊、三路网”提速提质国土绿化。加快龙门山生态修复、绿化美化,建成南部绿色生态屏障;加快二广高速廊道彩化、花化和郑西高铁廊道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围绕南环、东环、龙门大道、新伊大街等“城市公路网”、陇海线和焦枝线等“枢纽铁路网”及全区“乡村道路网”沿线进行立体式绿化,构建绿带连城乡的生态格局。

(八)推进民生事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落实民生实事,确保社会稳定,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加强社会保障。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0人;落实好军休人员待遇和退役军人安置政策;继续做好五保户、低保户及60岁以上被征地农民等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及时做好临时救助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办好优质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年内新投用安乐、龙泰、龙丰等17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50%,普惠幼儿园比例达到85%;政和路小学建成投用、锦台小学基本建成,龙安中学、开元中学、永泰街中学、太康东路小学、宝龙小学、香山小学三期启动建设。三是实施文化惠民。新建9座城市书房,让“书香洛阳”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持续开展文化惠民“百千工程”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组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节”、春节等重要节庆的文艺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强化健康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推进“两癌”免费筛查,强化职业病危害防控,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2020年完成除拆迁村以外的所有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五是深化社会治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金额不少于20亿元,引导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不少于17亿元;持续抓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确保结案率达标;加快问题楼盘处置,年底前全区问题楼盘化解率达到90%以上;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造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示范点5个。加强食品领域监管,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加大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解决力度,确保全区信访形势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平安洛龙”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毅力、更加高效的执行力,把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部分词语解释

 

1.“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2.“双替代”:指用电能、天然气来代替传统的燃煤取暖,并在替代过程中依据相关政策对供暖改造用户进行补贴。

3.“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指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指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4.“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是指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是指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5.“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6.文化惠民“百千工程”:指每年为群众免费演出戏剧不少于100场,下乡村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不少于1000场,进社区放映电影不少于200场。

7.“12366”工作思路:在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上提出了洛龙区“十四五”时期的“12366”工作思路。“1”是紧盯一个目标,建设洛阳“首善之区”,打造实力洛龙、魅力洛龙、活力洛龙。“2”是坚持双高引领,党建高质量、工作高标准。“3”是提升三大板块,洛龙高新区、洛龙特色商业街区、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区。第一个“6”是做强六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金融、文化旅游、设计研发。第二个“6”是强化六项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项目建设、作风建设。

8.“3个3”发展思路:即以政务大数据、企业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为三条发展主线、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大数据、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工业大数据、数据加工为特色的互联网大数据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中部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技术中心、数据应用中心“三大中心”。

9.“容缺办理”:即针对那些具备基本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职能部门可以“暂时性容忍”办理,办事群众和企业只需在相应时间内补齐相应材料即可。

10.“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1.“五项治理”:即生态环境“治污”、市容卫生“治脏”、违法建筑“治违”、交通秩序“治乱”和公共服务“治差”。

1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3.“四不摘”:指在脱贫攻坚战中,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4.“双倍增”: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平台倍增。

15.“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对市域内的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和城市区的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进行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沿河棚改、路网建设、游园湿地、城市“双修”等为重点的统筹治理,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目标。

16.“雪亮工程”:即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区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0年1月17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