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洛阳市洛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河南省委、洛阳市委、洛龙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结合洛龙区实际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区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洛龙区全面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作出更大贡献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发展环境

进入新发展阶段,洛龙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环境深度演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生新变化。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9+2工作布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站上了新时代发展的新起点。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洛龙区聚焦首善之区建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总量突破400亿元大关,在全市各县(市区)排名第4位,人均GDP达到71757元。高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预计调整至0.921.577.6,第三产业有力支撑全区经济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分别达7.6%9.1%,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至21.9亿元,年均增速达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7%8.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居洛阳市第一方阵的综合实力得到持续巩固提升。

转型提质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洛龙区发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引领作用,以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加快提质增效。洛龙高新区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洛龙区的93%,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初显成效,引进河洛英才团队5个,实际孵化企业120家。企业开放创新实现突破,中集凌宇建成目前国内最大规模专用车静电喷粉涂装线,阿特斯出口创汇连续4年全市第一。高端服务业发展亮点频现。楼宇经济发展成效凸显,建成投用的商务楼宇超过60栋,年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超过14栋。全市首家国际品牌五星级万豪酒店正式入驻,64家金融、类金融机构顺利落户,正大、泉舜、宝龙三大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环开元湖区域逐步形成高端商贸休闲区。华耀城关林商业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宝龙国际批发中心日益壮大,现代化专业市场区加快建设。商贸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中浩德入围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民营现代服务业100强双料榜单,863创智广场、关林电商园等荣获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认定,洛龙特色商业街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四星级服务业两区,在全省服务业两区中排名第22位。全域旅游建设有序推进,洛阳市文化双创产业园、河洛旅游文化综合体、天街、建春门大街、释源大道、新唐街等多个重点项目顺利落地,牡丹博物馆、黄河非遗博物馆、考古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加快推进,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全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为首善之区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大数据产业呈现勃发之势,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实现5G信号覆盖,吸引中移在线百亿级企业和海康威视、上海依图、振芯科技等1227家企业入驻,形成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移在线数字服务生态集群、中部云谷等15个大数据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园区产业规模突破230亿元。成功获批中部地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洛阳大数据高峰论坛,园区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建成11家产值超千万元的农业园区,沟域经济实现产值2650万元,顺利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验收。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洛龙区聚焦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精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13个脱贫攻坚重大专项。7个省定贫困村和1697618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退出。污染防治攻坚成绩突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199家,扎实开展燃煤散烧治理,完成冬季清洁取暖双替代47803户,扬尘污染、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长期位居全市第一。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投入运行11座污水处理站(厂),稳步实施全域污水治理。推进河长巡河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和水源地保护区治理,洛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区无污染地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成果丰硕。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风险防范化解,鼓励企业使用还贷周转金,不断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一案一策化解问题楼盘和非法集资案件,全区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城乡面貌全面改善十三五期间,洛龙区城乡融合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至80.53%,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持续推进城市转型,征地拆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拆迁总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建成村民安置小区9个。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伊水游园、开元游园、入苑游园等38个游园及正平坊、修业坊等8座城市驿站,建设伊河左岸堤顶路乐道、新伊大街乐道、环凝碧湖乐道等共计157.4公里乐道,城区绿化面积超过25000亩,基本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生态环境。完成洛钢南生活区、供销社家属院等50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关圣街、长乐路、忠义街、钱江东路等背街小巷整治,建成投入运营15个乐养居项目,有效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实施中心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路长制组织体系,全面推行道路清扫保洁和公厕管理市场化运行,城市主干道实现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城市道路保洁实现双十标准,城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面推行园长制,提升城市游园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省级标准建成规范化社区32个,覆盖率达88.9%,社区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完成《洛龙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3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打造夏庄村、王山村2个省级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0.9公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30座,实现城乡全域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区村庄基本达到环境整治达标村标准。

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洛龙区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基层治理活力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及派驻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全省率先实行多证合一登记制度、率先开通企业绿色通道,在产业集聚区设立政务会客厅,开展线上申办营业执照,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市第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诉求收集和督办机制、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小微双创工作连续3年排名全市城市区第一,9+2现代创新体系绩效考核工作连续4年全市第一。

民生改善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洛龙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作。全区民生领域投入由21.66亿元增长至25.6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50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成投用河科大附小、第五实验学校、兴业苑幼儿园、李楼实验幼儿园,在全市率先落实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荣获首批河南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改造,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38张,辖区内基本建成15分钟就医圈,顺利通过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复审验收。稳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工程,基本建成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图书室为分馆、村(社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城市书房和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三级总分馆服务体系,建成城市书房27座,累计接待群众346万人次。扎实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洛龙文化典籍系列丛书有序出版,乡镇志编纂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616万元、高龄津贴5745.7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295.6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77.52万元其中,高龄津贴发放实现70岁以上农村老人全覆盖,比市定标准降低十岁。全区17.7万新农合群众并入居民医保系统,实现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平安洛龙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洛龙防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双胜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新时代洛龙高质量发展站上了新起点。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洛龙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动能转换、实现转型突破、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发展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洛龙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发展优势强化的重要机遇。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洛阳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正加快谋划实施,洛龙区在产业基础、文化禀赋、人力资源、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持续巩固传统优势、厚植特色优势、壮大比较优势,转化蓄积竞争胜势。城区功能提升的重要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的关键期,随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等重大利好叠加,有利于洛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域城镇化,在城市功能完善、空间拓展、品质提升等方面,完善提升城区功能,打造高品质首善之区。动力变革加速的重要机遇。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两新一重正加速推进,有利于洛龙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加速动能转换。改革开放赋能的重要机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洛阳自贸区创新经验加快复制推广,有利于洛龙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洛龙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思想观念有待提升,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思想保守、视野不开阔,自觉站位全局、前瞻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资源约束有待破除,作为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文物保护任务加重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财税压力有待缓解,产业转型和退城入园对税收影响巨大,每年建设支出需要80亿—100亿元,资金缺口大,融资压力和债务风险防范压力大。民生短板有待补齐,安置房建设还存在部分手续未批、未开工、群众未有效安置等问题,问题楼盘、非法集资等治理力度仍需加大,隋唐里坊区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洛龙区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处于位势强化、动能转换、优势重塑、转型突破、品质优化的关键阶段,必须深刻认识机遇期内涵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育先机开新局,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全力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

 

第二节  发展蓝图

一、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洛龙区将围绕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奋勇争先、出新出彩,基本建成四个强区、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洛龙。

千亿强区。打造千亿经济强区,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生态强区。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黄河流域率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文化强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文化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黄河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深远,建成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开放强区。制度型开放迈出更大步伐,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形成更加协调、更具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创新高地。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大幅提升,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创新型城区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建设创新高地。

幸福美好家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基础上翻一番,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领先,实现教育体育现代化,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建成健康洛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法治洛龙、廉洁洛龙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平安洛龙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创新高地、千亿强区、首善之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提升1669工作思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作出洛龙贡献。

其中,1669工作思路是:锚定一个总目标,即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提升六大片区,即提升洛龙高新区、中心商务区、文化传承区、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区、乡村振兴区、生态保护区六大片区。实现六项目标,即创新驱动更强、经济实力更强、生态文明更强、文化实力更强、开放带动更强、人民幸福感更强。发展九大产业,即聚焦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发展科技服务、文化两大特色产业。

(二)基本原则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定位、厚植新发展优势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全面改善民生福祉,加大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经济运行、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创新引领、改革赋能、开放带动,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以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务本责实。牢牢把握目标任务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坚持项目为王,突出抓牢抓实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行动,推动点状积累到体系突破的递进升级,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发展布局

落实1669工作思路,以空间联动、区域协同,突出特色、厚植优势为导向,加快形成南绿、北控、东保、西优、中强的发展布局。

南绿,即南部依托龙门山、伊河,以增绿、护绿、活绿为重点,形成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绿色共生新格局。北控,即北部控制洛河沿线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滨水文化景观带,擦亮首善之区绿色底色、彰显首善之区发展魅力。东保,即东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抓好水源地、湿地保护,加快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优质、功能优化的示范板块。西优,即西部洛龙高新区加快优化升级,将区位优势、集聚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创新平台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区域竞争胜势。中强,即中部加快做大做强,将隋唐文化、里坊资源等文化资源优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开元湖商圈、专业市场的商贸集聚优势,大数据产业园的信息网络服务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强势,打造平台强、创新强、产业强、文化强的核心板块。

(四)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现代化强区建设要求,十四五聚焦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洛阳首善之区,力争实现六个更强的发展目标。

创新驱动更强。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倍增,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科技投入强度逐年加大,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创新型城区建设走在前列,创新高地基本建成。

经济实力更强。千亿强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风口企业实现倍增,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GDP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居全市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速9.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0%

文化实力更强。全面建设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文化高地效应进一步显现,引育一批文旅文创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牵引性、带动性文旅文创项目,形成一批高知名度、高影响力文旅文创品牌,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1.5%

生态文明更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流域水生态廊道、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加快形成,城区绿化率达到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

开放带动更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人民幸福感更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全市领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充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平安洛龙、法治洛龙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幸福美好家园建设走在洛阳都市圈前列。

专栏1-1 十四五洛龙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20

 

2025

 

年均增长

%

属性

类别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51.9

820

9.8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71757

114500

9.8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20年价格)

14.4

18

预期性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43.4

82

10.0

预期性


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204.2

360

12.0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22.2

360

10.0

预期性


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1.9

32.18

8.0

预期性


8

城镇化率%

88.06

90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9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3.5

3.8

预期性


10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9.6

16

12.0

预期性


11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77.6

78

预期性


12

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

11.5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2679

49000

8.5

预期性


14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预期性


15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1.87

3.2

11.3

预期性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4.8

95.1

预期性


17

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儿童托位数(个)

1.4

4.5

26.3

预期性


四、绿色生态

18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5.54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约束性


20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70.77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约束性


21

达到或好于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100

控制在下达目标内


约束性


22

城市绿化率(%

49

52


预期性


五、安全保障

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0.46

0.5

1.68

预期性


第二章  加快建设创新高地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区发展的战略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提高成果转化率为抓手,以聚焦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为核心,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一核三区为引领,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四个通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集聚盘活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努力打造创新高地。

 

第一节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推进创新平台倍增行动。依托区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创新机构和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等。积极引进各类研发中心,加快培育研发设计产业,加快省城规院洛阳研发中心建设进度;推动洛阳城建院翰泰设计研发产业园、洛阳古建院综合创新研发中心早日开工建设;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沟通对接,力争在洛龙区布局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关键板块。

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协助辖区重点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提档升级,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力争新创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1个以上。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瞄准科技前沿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提质扩面,加快推进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到2025年,新建中试基地5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3家。

推动产业研究院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洛龙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产业领域内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协助建设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光电产业研究院、轴承产业研究院2025年,建设3-4家新兴产业研究院。

持续推进智慧岛创新社区建设。围绕全市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加快布局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以炎黄智慧岛创新社区、正大智慧岛创新社区、光电智慧岛创新社区、青年数创智慧岛创新社区等为示范引领,突出特色、厚植优势、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促进城市与产业同步更新、高科技产业与高品质生活有机融合,打造人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专栏2-1 科技创新重点平台载体

科技创新平台建加快国家轴承创新中心、光电研究中心、华为人工智能软件研究院、360洛阳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电互联(洛阳)创新中心、百度无人驾驶中部创新中心、隋唐里坊文化研究院、铝材新型研发中心、中移在线研究院洛阳分院等十大重点平台建设。

智慧岛创新社区建设。炎黄智慧岛创新社区、正大智慧岛创新社区、光电智慧岛创新社区、青年数创智慧岛创新社区。

 

第二节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发展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活动全覆盖,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立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优势行业,建立重大创新需求公开征集定期发布制度,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推进重大科技攻关。积极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支持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创新发展能力强的创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确保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加强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推进创新主体倍增行动。持续推进高成长性风口企业倍增,通过加强高企培育,强化平台建设,细化科技服务,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工程、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等重大工程,建立创新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生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实现双倍增。研发平台达到500个,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专栏2-2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创新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集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对相关产业链上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围绕专精特新展开科技创新,打造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工程。谋划实施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为拟上市科技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步伐,做大做强洛龙区科技企业上市板块。

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研究出台知识产权奖补政策,鼓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强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中小企业成长促进计划。集聚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围绕研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拓展新市场、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专业领域新、市场潜力大的瞪羚企业

 

 

第三节  集聚一流创新资源

构建一廊双片的创新资源空间格局。依托洛龙区一品牌,即大数据产业;两特色,即研发中心、校地合作中心;三培育,即生命科技(生物医药类)、绿色科技(新能源类)、材料科技(新材料类)等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着力优化创新资源空间布局,聚力打造洛龙科创走廊,形成以开元大道为廊道,以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的东部创新圈,以洛龙高新区为核心的西部创新圈,推动创新要素双片集聚、两翼齐飞

依托洛龙科创走廊,以洛阳自创区洛龙辐射区建设为契机,围绕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关键领域,深挖和整合洛龙区大院大所大企业的科技资源富矿,引导大院大所大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深化国企与民企资源对接整合,支持国企的技术、市场、品牌等优质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国有优势龙头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利用重点企业和大院大所国内外创新网络资源,鼓励省内外大院大所大企业在洛龙区设立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强化有利于培育引进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的创新资源比较优势。

 

第四节  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以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倍增工程、技术合同成交额提升工程两大工程为抓手,聚焦区内科技型企业、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依托科技中介超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成果转化载体,积极搭建企业成果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创办领办中介服务组织、科研成果作价入股或有偿转让等方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打通洛龙区内科研机构与各种融资平台对接转化通道,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到2025年,完成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技术转移转化部门建设全覆盖;全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达到3家,市级以上达到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亿元。

专栏2-3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倍增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对申报成功的技术转移机构给予一定奖补。

技术合同成交额提升工程。鼓励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合同登记部门等主体,深度挖掘技术交易供需信息,开展技术交易相关政策普及活动。

 

第五节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以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引领,塑造双创洛龙品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产业创新中心。支持大院大所和创新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1个,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10家以上。完成河南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申报,加快洛阳理工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千度创客)提质发展,着力打造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融合创意激发、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融通集聚青年、集聚创新、集聚资金等资源,发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品牌示范效应。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专利支撑产业发展机制,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推动科技保”“科技贷等科技金融体系发展,强化金融对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强相关创新政策落实,围绕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创新主体、创新平台(载体)等重点平台载体,聚焦玉洛汇计划、春笋计划科升高计划、高企提升计划、载体提质计划等,进一步落实区级政策及配套奖补资金。制定实施科研机构和企业揭榜挂帅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和特别奖补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科技型企业的倾斜力度;深化落实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深化落实上级关于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各类审批事项绿色通道。

 

第六节  实施人才强区行动

全面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实施洛龙英才计划,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柔性引才,通过政策奖补、制度创新、环境营造,吸引和集聚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建设一支种类齐全、素质优良、梯队衔接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和洛龙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深化落实河洛英才河洛工匠玉洛汇、创新型企业家培育等人才计划。深入实施洛龙英才计划,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按照贴合心意支持发展的理念,努力留住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优秀人才。设立洛龙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育力度。落实洛阳市10万大学生留洛计划,争取更多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院校毕业生在洛龙区就业安家。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区内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洛龙工匠评选活动。到2025年,力争引进7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集50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500名专家型人才、1000名优秀青年人才,力争留洛龙大学生5万人以上。

专栏2-4 实施洛龙英才计划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健全落实有利于人才(团队)引进、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吸引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地方突出贡献人才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集聚洛龙。大力实施青桐计划青鸟计划青林计划,采取布点合作、公开招录、校园招聘等方式,延揽大学生、青年技能人才来洛龙就业创业。对我区全职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给予9 万元的安家补助,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次性给予5000 元的生活补贴。

强化人才培养激励。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重,鼓励用人单位自主培养人才,对新培育的高层次人才,区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培养单位30万元、20万元奖励。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参加市河洛创新人才”“河洛创业人才(团队)评选活动,全程做好申报指导和跟踪服务。对入选的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在享受市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根据市综合评估结果,区分同层次,对创新人才所在单位给予最高10万元的引才奖励,对投产达效的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项目奖励,对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做优人才服务管理。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在政策资金、住房支持、生活服务和其他激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做优人才服务。对辖区各类优秀人才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洛龙高层次人才库和洛龙优秀青年人才库,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定期考核。

 

第三章  加快建设经济强区

第一节  构建都市产业新体系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为牵引,坚持项目为王,聚焦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进,四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两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432都市产业新体系。

一、培育壮大四大新兴产业

坚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培育壮大大数据、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

——大数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接北上广深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数据处理、云计算、高端软件、区块链、信息安全、金融科技等新兴数字风口产业项目,引进中国电子、软通动力、力沃智能头盔、创新奇智、华控智慧康养平台等互联网企业,加快推进中部云谷、华为新基建创新中心、海拍客、中海物业后台数据中心、阿里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风口产业集群;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据资源平台等,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文旅与科技结合,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景区、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创等智慧化应用场景,建成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交易中心、资源中心和技术应用中心;积极开展政府智慧化、数字化转型行动,先行先试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智慧化建设,提升政府网络安全基础能力;高标准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大数据、环保大数据平台、5G数字城管等重点项目实施,持续拓展5G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全域感知、万物互联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实施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发挥中国移动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及融合应用。到2025年,全区发展形成不少于3个成熟广泛应用的专业性大数据服务平台和行业加速器,引进10家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收入超亿元大数据企业超过50家,超十亿元企业10家,全年大数据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总部企业数量突破20家。

——现代金融。抓好风口产业投融资,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工程,推动金融机构的集聚和引进,重点发展基金、创投等行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引导培育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母基金等专业化创业投资机构。培育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加强民间及境外资本整合利用,拓展金融产业链条,扩大对城市建设、民生工程、技术改造等关键领域的有效金融供给。以民间资本服务、物流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创新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等五大金融服务领域为抓手,努力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优化金融投资环境,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到2025年,实现所有全国性国有股份制银行在洛龙区入驻。

——电子商务。推动中浩德、关林等传统电商产业园向风口产业转型提档升级,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以洛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展示中心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出台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品牌培育、人才培育,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公共服务建设扶持政策,带动装备制造、新能源、钢制办公家具、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塑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到202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亿元。

——生物医药。紧扣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主题,发展壮大兽用疫苗、生物检测诊断产品及设备等产业。做好现有生物医药风口产业有中升优,依托惠中生物打造兽用药品疫苗产业链,谋划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兽用药品研发能力;持续推进莱普生洛阳现代生物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生物检测诊断产品及高端检测设备;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领域,谋划建设正电子药物开发及临床转化中心、红点医疗研发及应用中心,加快建设永安基因科技大数据产业园、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洛阳)中医药研究院。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

专栏3-1 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河南移动中部云谷项目、中部云创数字产业园项目、洛阳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项目、洛阳市应急指挥平台项目、洛阳电信5G核心网建设、洛阳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洛阳大数据产业园5G+智慧园区示范等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培育新型经济业态,推动创新创业和产业融合,促进社会协同创新和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工业大数据及金融大厦项目、渤海银行项目、渤海保险项目、中海全球财务共享中心项目、邮储银行洛阳分行营运用房建设项目等,推动金融高端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中浩德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城市综合体项目、重点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项目、电子商务分拨结算中心项目等,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业态,引领洛龙数字经济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洛阳现代生物产业化基地项目、集生生物植物干细胞项目、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惠中生物二期项目、瑞莱生物免疫层析快速检测平台项目、正电子药物开发及临床转化中心项目、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动物干细胞工程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项目、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洛阳)中医药研究院、红点医疗研发及应用中心项目、惠中生物兽用疫苗生产项目等,促进更多优势领域发展壮大成为支柱产业。

二、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

强实体、提品质、增活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特色新材料、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做强大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

——先进装备制造。着力发挥优势,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围绕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持续实施提质倍增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促进计划,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高端轴承产业园,谋划实施洛阳轴承研发中心项目,积极发展高端轴承,重点培育轴承及基础件;加强电子信息制造,围绕机械装备领域重大科技需求,开展机器人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开发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依托洛阳大华重工等企业,发展涂装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研发基地;依托新洛轴、洛阳大华重工、中集凌宇等龙头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特种汽车。支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定支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政策,建成链条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更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水平更高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1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特种汽车产业营业收入40亿元,轴承及基础件产业营业收入48亿元,矿山装备产业营业收入1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营业收入2亿元。

——特色新材料。围绕优势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材料等领域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打造隐形冠军培育库、瞪羚企业培育库,依托阿特斯、天久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钛合金、钛材及钛制品、太阳能电池组件、复合材料、硅基材料、有色金属等新型材料,积极推进智能绿色制造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新材料技术自主化能力,发展光电连接器、超级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产业,支持新材料企业加快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

——旅游。抢占文化产业新风口,以建设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为目标,坚持以文化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方式传播文化,融入洛阳文旅发展大格局,实施文旅双品提升、智慧文旅提升、文旅资源整合开发行动,加快提升老三篇,推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旅游景区提质增效,重点建设白马文化旅游综合体、河洛文化旅游综合体、正平坊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智慧文旅标杆企业;加快开发旅游+新产品,创新线上+线下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的文旅新业态,打造效益多元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提升夜游、夜读、夜养、夜购、夜品、夜演、夜研品牌知名度,打造环开元湖夜洛阳地标;推动信息技术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服务管理数字化、智慧化,实现3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深化享游洛阳大数据平台与洛龙区旅游企业(景区)合作,提高游客体验度,提升旅游线路吸引力;加快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标杆区,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联动打造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14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占全市比重超过15%

专栏3-2 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先进装备制造提质倍增行动计划。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重点实施洛阳埃文海姆朗宸旅居车项目、洛阳雷斯达传动有限公司重型液力变速箱项目洛轴高端轴承产业园项目等,引导企业提质增效,助力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重点实施阿特斯高效低成本多晶硅切割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等,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旅游品牌建设行动计划。打好盛世隋唐牌、国花牡丹牌,重点实施河洛文化、正平坊等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培育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旅游产品品牌以及旅游线路品牌,提高洛龙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提质发展两大特色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抓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平台打造品牌,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文化两大特色产业。

——科技服务。以研发服务、工业设计、技术转移、科技中介等为重点,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省城规院洛阳科技研发中心、洛阳城建院翰泰设计研发产业园、洛阳古建院综合创新研发中心等加快形成建筑研发设计产业集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中南高科、中蓝航空园等项目,加快形成工业设计产业集群;依托莱普生智慧工场、炎黄科技园、863创智广场、恒生科技园等孵化器,不断壮大科技中介产业规模,高水平建设科技产业社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链,科技服务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文化产业。突出数字科技和文化创意牵引,提升壮大新闻广播、文娱演艺、文化制造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数字艺术、网络视听、云会展等新业态,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培育一批文创集市,举办系列文创活动,传承发展洛阳海神乐等非遗演出,打造聂湾文化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白马寺金银器、一朵牡丹等特色文化产业,开发推广李学武牡丹瓷、牡丹花茶等产品,加快牡丹产业全链条发展,打造洛阳礼物”“洛阳牡丹等特色文创品牌;持续打造茶文化、酒吧文化、玉器奇石一条街等集民俗休闲、观光旅游、美食品尝、非遗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以创意+为核心,汇聚创意资源,推动高科技、传统工业、民间手工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洛阳(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打造集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创新发明等领域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8%以上。

专栏3-3 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科技服务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洛阳现代生物研究院、炎黄科技园、洛阳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洛阳城建院翰泰设计研发产业园项目、洛阳古建院综合创新研发中心项目等科技服务创新示范项目,建设青年数创科技产业社区、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利用闲置楼宇快速运营炎黄青年数创社区、正大科创文创双创社区,构建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科技服务发展新格局。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新唐街项目、洛阳市文化双创产业园项目、阳光电厂工业文化双创产业园项目、关圣文化产业园项目、隋唐西市项目、溢坡电影村项目等,引导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将文化产业优势转化为区域品牌强势。

四、构建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

推动高新区、中心商务区、文化传承区、大数据产业园等提质升级,实施强基提链、融合赋能、绿色制造、头雁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打造特色鲜明、吸附力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载体;谋划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和高端平台,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形成高新区、中心商务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和特色楼宇三区引领、双百支撑的发展布局,建设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载体。积极对接一批熟悉风口产业、有发展风口产业经验的高水平运营商,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无人驾驶、算力中心等新的风口产业。高新区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未来工厂,打造百亿级先进装备制造平台载体;中心商务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壮大泉舜、正大、宝龙等商圈,聚力打造双百特色楼宇,加快推进都市产业和新兴业态集聚发展,培育高端消费集聚平台载体;文化传承区突出文旅资源富集特色,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叫响区域特色文旅品牌,打造高品质文旅融合平台载体;大数据产业园培育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工业大数据产业集群,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创新引领为特色的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大数据产业赋能平台载体。

专栏3-4 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

高新区。充分发挥紧邻城市核心的区位优势,集聚发展要素,提升价值链迈上中高端,构建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为辅助,注重与设计研发、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围绕主导产业转型提质,加快二次创业,积极探索完善管委会+公司管理及运作模式,形成市场化运作的要素配置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创业创新城发展,开展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推动大数据产业园区纳入洛龙高新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高新区总产值252.82亿元,工业增加值56.8亿元,税收17.8亿元,亩均税收20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3%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率达到62%;生产性服务业年产值超10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超3万人;引进和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15家以上,建成国家级、省级大数据平台10个,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重点产业载体入驻率达到90%以上。

中心商务区。按照一轴两区的空间布局,构筑以西部高端商贸休闲区为核心、东部现代化专业市场区为支撑的产业布局,推动环开元湖等商圈提档升级,持续提升泉舜、正大等核心商圈规模档次,有序推动城市综合体建设和功能片区综合开发,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围绕关林庙积极打造关圣文化产业园,围绕关林市场积极打造高品质特色商业街,争创全市中央商务区,加快服务业向高端化迈进,着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大数据产业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提升大数据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构建中移在线数字产业生态集群,支持数创大厦建设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平台,推进长夏门地块开发,建设中部云创数字产业园。加快推进中部云谷二期项目,支持市政务云平台项目落地实施,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政府平台项目一体化实施,提高政府智慧化管理能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中移在线数字服务产业园,恒生科技园、顺兴产业园、863创智广场、炎黄科技园及景安IDC产业园,建设一区六园智慧管理平台,引进力沃智能等数据传感器、智能穿戴、人工智能、电子元器件、芯片测试封装等新一代信息硬件制造产业,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以大数据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洛阳旅游大数据平台。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相关技术,打造以洛阳市及周边县区为目标市场的旅游全产业链智慧服务平台——享游洛阳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推出各种应用,形成(1+N)*X的架构设计,针对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政务管理、旅游消费大数据、旅游征信等多个层面,为行业上下游和终端消费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资讯服务、网络营销、智慧酒店管理体系、智慧景区一站式解决方案等相关业务。

特色楼宇。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持续实施楼宇经济双百工程,全产业链联通,全维度统筹,全方位提质,融合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总部和功能性中心入驻楼宇,带动金融、科创研发、信息科技、商务中介、管理咨询及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集聚,引导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集聚,积极培育综合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提升总部经济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区域辐射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商务楼宇服务能级,培育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配套完善的楼宇集群,提高楼宇经济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水平,打造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区。到2025年,以开元大道为界,南北两侧各建设100栋以上高层商务楼宇,特色楼宇超5栋,亿元楼宇2栋,千万楼宇20栋。

 

第二节  塑造城乡提质新格局

坚持以全域城镇化为主导,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承载力、吸引力,建设洛阳首善之区,打造实力洛龙、魅力洛龙、活力洛龙,为洛阳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建设提供更大支撑。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积极配合做好《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主城区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合市政府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核心区、洛龙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控规,加快关林周边地区控规修编。深入跟进做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郑西高铁第二通道规划,加快洛宜铁路改线、焦枝铁路改线、动车组存车场物流园区等规划编制。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促进空间紧凑规划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加快编制分层次、全覆盖的镇村规划。推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或保留村村庄规划编制,到2025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动态监管。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归并和村庄撤并。

二、完善城区功能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全面提升城区首位度、承载力、辐射力。实施基础设施1818工程,畅通大循环、打通微循环,加快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翠云路街道、开元路街道、古城街道、学府街道等地区重点推动新一轮城镇形态和功能开发,加强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服务洛阳副中心城市和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增强高端医疗、高端教育、高端居住、文化休闲等配套功能,促进商贸商务发展和创新要素集聚;定鼎门街道、安乐等地区重点探索隋唐里坊保护性利用新路子,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科技园街道、太康东路街道等地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完善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打造产业发展高地;龙门街道等地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休闲康养,打造新型城镇化标杆;关林街道等地区重点加快商贸区提升改造,推动现代商业发展,打造关林片区商业综合体。

专栏3-5 城区功能优化重点工程

基础设施1818工程11条市级道路,8个城中村,10条区级道路,8项示范性工程。

城市路网体系优化工程。加快实施古城快速路东延、龙顾路西延线、牡丹大道向东打通、展览东路(长夏门街至乐天路段)打通、长夏门街向南打通、关圣街向南打通等工程。完成卫国路(军民路至学院路段)、宜人东路(忠义街至长夏门街段)、关林路(龙门大道至关圣街段)、钱江路(长夏门西街至长夏门街段)等背街小巷整治。完成云谷一路(二郎庙街至尚贤街段)、展览东路(长夏门街至乐天路段)等道路的雨污水分流建设。

城区发展活力提升工程。推进华耀城关林商业中心、大河荟、新唐街、伊水迎宾馆、南山牡丹田园综合体、伊水游园等项目建设,布局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生态绿化等复合功能,持续提升城区发展品质。

三、提升城市品质

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道路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建设一批城市乐道、游园、公厕、停车场等。深入开展五项治理,着力画好工笔画。坚持以克论净,落实七净七无两洁标准,高标准做好环卫工作,保持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建立健全领导分包路段机制,推动路长制落实落细。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全市示范区,力争全省先进。加快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居民区自用充电桩及公共机构、产业园区、景区停车位(场)专用充电桩建设。持续完善热力管网系统,不断提升城区集中供暖覆盖率。

加快提升文化品位。深入挖掘古都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城市书屋品质,打造15分钟阅读圈,建设书香洛龙。

建设智慧社区。整合各类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促进民生服务集成化。探索线上线下模式在政府服务领域和家政、餐饮等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进小区安防、停车等智能化管理,加快建设智慧村庄。到2025年,新增10个智慧社区,基本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智能化城市管理。优化大联动信息平台,强化大数据共享与应用,促进城市管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源头预防、智能管理转变。强化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检查等市场监管信息资源整合,增强对市场的数字化监管能力。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建筑安全、地下空间等信息系统平台。全力构建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管理手段,加强对城市风险的预警和处置。

专栏3-6 城区游园建设重点工程

高质量推进伊水游园、唐坊街潘村游园、尚贤苑游园、丝路游园、凌波游园、伊水东路游园、云谷游园等中心城区游园建设工程,全面推行园长制和星级评定机制,持续提升游园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增功能、增空间、增活力为导向,着力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坚持依法整治、多途并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到整治一批、改善一批、拆除一批。探索建立城中村综合改造平台,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推进征收安置房源落地,全力推进安置小区遗留问题化解。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到2025年,全面完成规划区内除文物保护区外所有城中村改造,文物保护区内城中村完成改造提升,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

专栏3-7 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工程

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八里槐、潘村、刘富、东西霍屯等40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安置小区及周边配套。

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程:对年代久远、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住宅小区进行水、电、气、路、暖、绿化、照明等改造提升,提高居民居住品质,改善城市面貌。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聚焦五大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城乡融合,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壮大产业强基础。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围绕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陈家鼓制作技艺、李楼果蔬采摘、南山牡丹种植等,打造乡村旅游、沟域经济等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到2025年,打造产值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15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5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培优人才赋动能。大力支持科技下乡和返乡下乡创业,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产业带头人。到2025年,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数2000人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

繁荣文化添活力。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带动作用,做好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河洛新乡贤评选活动,积极选树新典型、发挥正能量,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改善生态美环境。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果,以三改一治一增绿为重点,提升农村厕所改造、道路新改建、污水管网建设标准,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组织带动强保障。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全力打造四治并进示范点,每年创建五星级党组织达到7%,建成市级基层党建标杆式示范点不少于12个。继续落实三单制,制定社区基层党建问题、任务、责任清单,每年完成基层党建十件实事。

专栏3-8 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坚持整体推进、整村推进、整合资金,建设区级示范村45个,实施村庄整治提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专栏3-9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南山沟域经济、南山牡丹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建设、安乐镇花漫里坊、农业大数据、农村公路提质升级等项目。

 

第三节  激活内需消费新市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投资扩量增效,挖掘内需潜力,扩展消费空间,厚植市场优势,畅通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高效循环,加快构建循环畅通的内需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

一、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重点围绕新基建、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提高重大项目谋划能力,围绕延链条、补短板、强弱项,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保持合理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加强投资政策引导,用足用好省、市投资促进政策,充分发挥省、市出台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安排方式,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界定政府投资的范围,重点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民间投资平等市场主体待遇,建立合理利润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支持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

二、创新消费模式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鼓励有条件的街区加快数字化改造,提供全方位数字生活新服务,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促销活动,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

三、激活新兴消费

发挥洛龙区大数据产业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社会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序发展在线教育,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药品网络销售等服务。依托洛阳旅游大数据平台,挖掘龙门、白马寺、关林、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旅游资源,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培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外卖配送、网约车、即时递送、住宿共享等新业态发展。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

四、挖掘消费潜力

实施消费提速行动计划,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紧盯中高收入群体,着力提供高品质居家、教育等消费服务;紧盯一老一小群体,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紧盯外来游客群体,丰富旅游服务模式,提高人均消费;培育壮大开元湖商圈,打造宝龙水系步行街、泉舜餐饮美食街、政和路美食街品牌,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专栏3-10 消费提速行动计划

数字消费提速行动。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消费和实体店消费相结合,引导零售企业智慧化转型,培育智慧超市、智慧商场、智慧医疗中心、智慧消费体验中心等互联网+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宅经济合理有序发展。

夜间消费提速行动。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业集聚的原则,将推动夜经济发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街区改造提升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古城、古镇、古街、古村等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围绕城市商业圈、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广场、步行街、特色餐饮街等区域,培育一批夜食、夜购、夜游、夜健、夜展、夜秀等多业态并举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定制消费提速行动。把握年轻群体、女性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对定制产品的消费需求,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时尚精品定制、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养老定制、家庭服务定制等定制服务,提升个性化、柔性化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

五、优化消费环境

创新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消费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放心消费创建行动,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社会监督的消费环境新格局,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第四章  加快建设生态强区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容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努力打造山水绿屏绕城,洛水绿带穿城南北屏带呼应的生态格局,擦亮首善之区绿色底色,加快建设生态强区。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PM2.5浓度降幅达到市定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省、市考核要求。

第一节  加强城市生态治理

深化拓展四河同治、五渠联动,着力抓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李楼湿地建设工程、伊洛河流域渠道整治提升工程,使龙门大道以西核心区水系有效提升、龙门大道以东河渠水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到2025年,三级河长巡河率达到98%以上。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围绕一山一水六廊百村提速提质国土绿化。加快龙门山生态修复、绿化美化,建成南部绿色生态屏障;加快二广高速廊道彩化、花化和郑西高铁廊道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围绕东环、南环、龙门大道、新伊大街等城市公路网、陇海线和焦枝线等枢纽铁路网及全区乡村道路网沿线进行立体式绿化,高标准实施伊河、洛河及新区水系、胜利渠等河湖渠两岸绿化,构建绿带连城乡的生态格局。

第二节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环境空间体系,到2025年,确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地表水断面考核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空气、水环境质量指标。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坚持以三铁三散三源,紧盯区内散乱污企业、扬尘治理等薄弱环节,对散乱污企业实行零容忍,确保动态清零;做好施工工地扬尘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七个百分之百要求;完成企业退城入园。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各项措施,完成上级控油、控煤、控排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水污染治理。以黄河流域保护治理为重点,持续开展清四乱、清洁河流、全民护河等行动,扎实推进河渠水系治理工程,以大明渠太康段、大明渠双瑞段、伊渠等整治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区内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确保水清河畅,推动城市中水利用。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实施污染地块清单化管理。加强土壤污染的源头管控。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全面开展渣土车整治,加强重点行业VOCs治理,使全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根据市统一部署,制定辖区碳排放、碳达峰工作目标措施,坚决实现年度减碳任务目标。

第三节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绿色引领、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节约优先、提升能效的原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刚性目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提升工业能效,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城市矿山资源化利用。强化清洁生产理念,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促进重点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安装中水设施。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节能降耗考核,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四节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着力深化环境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群众的环境意识。积极推进环境宣传活动向社区、商场、学校、企业等延伸,普及低碳常识,传播环保理念,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系列创建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拓宽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服务,搭建洛龙区垃圾分类云平台,2025年,完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区建设目标。高度重视环境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快速查处,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提升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

第五章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做好文化阵地、文化项目、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旅游、文化典籍等工作,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提升洛龙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念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加强正确导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坚持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等,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建强文化阵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持续提升公众文明素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和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深入推进诚信洛龙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文明城市建设机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高市民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程度。

第二节  开拓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境界

围绕中华源·黄河魂主题,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深度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黄河文化和古都文化融合发展,充分彰显河洛文化魅力,构筑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建设黄河非遗展示中心、牡丹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谋划隋唐城遗址博物馆,助力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推动里坊区保护开发,推进乐和坊、履道坊、正平坊、尚贤坊、天街、建春门大街等项目建设,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深化文化典籍研究,深入开展河洛文化、石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搜集编撰研究,继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好洛龙故事、洛龙历史。配合办好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到2025年,全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4项。

专栏5-1 文化传承弘扬重点工程

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推进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天街遗址保护、履道坊白居易故居遗址保护展示、南城墙和西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项目建设,全方位保护传承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特色文化资源。

文化创新弘扬工程:推进牡丹博物馆、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洛阳市文化双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交流、古建筑修复、文物修复及展示,提升洛阳古都魅力和文化品位。


第三节  展现文化惠民新成效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城乡均等化发展为导向,以洛阳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巩固提升为契机,完善洛龙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使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场馆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效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以数字技术弥补区域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异。依托商圈、社区、公园、广场等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百场戏”“河洛欢歌等文化惠民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惠及面。持续推进书香洛阳建设,打造河洛书苑洛龙书房品牌,激发城市人文活力。

5-2 文化领域重点项目

洛龙区文化体育中心、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百场戏公益性演出、河洛欢歌系列文化活动、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等。


第六章  加快建设开放强区

坚持激发内力与用好外力相结合,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建设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营商环境一流的开放强区。

第一节  持续深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实施高标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要素配置调整机制、合理化要素流动机制和市场化要素价格机制,建立健全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推进土地、资本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到2025年,全面建成亩均效益大数据平台,形成科学公正的亩均评价体系和高效有序的资源配置体系。

二、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进一步优化国资功能定位和布局结构,加大伊水游园、洛神大酒店等国有资产的运作力度,推动龙丰、龙兴等企业尽快做大做强。鼓励引导区属平台公司在投融资、混合所有制企业设立等方面创新突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运营机制,强化市场化、职业化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分类考核评价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2025年,所有区属平台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备的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议事和工作机制。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活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新模式,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重点服务实体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企业利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股票市场挂牌上市,助推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质企业通过集合票据、私募债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到2025年,助推3家以上优质企业主板上市,实现所有全国性国有股份制银行在洛龙区入驻。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稳妥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试验,有条件地开展股份有偿退出与继承,审慎开展股份抵押、担保,实现股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扎实开展镇级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工作,稳步实施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对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合法利益。加快农房建设审批改革。到2025年,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第二节  高水平扩大开放

依托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搭建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培育开放主体,创新双招双引模式,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一、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规模与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瞄准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大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不断提升招商质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争取国际或区域性贸易的线上线下平台落户。加快引进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制造类、研发类、管理类、投资类、贸易类等总部企业集聚。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推动专业服务、风险投资等机构落户洛龙。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带动以商招商,实现产业整体化、精准化招商。到2025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不低于2.98亿美元。

二、加强重大项目合作

进一步深化与国外知名企业、机构开展产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重大项目的跨境、跨国合作,不断提高区域国际化水平。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推动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三、鼓励对外投资合作

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上市和跨国经营,促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行业走出去。全面复制推广洛阳自贸区片区创新成果,积极争取跨境电商示范区,推动洛阳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展示中心项目落地,加快上发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商工作,结合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更多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集展示、仓储、集散、配送和流通加工为一体的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

四、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B2B出口监管试点业务,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依托高铁动车所建设高铁物流园区,促进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等都市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开放新优势。

专栏6-1 提升开放水平重点平台载体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高铁物流园区等项目。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提升政务服务,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完善营商环境工作推进、评价和奖惩机制,推动洛龙区营商环境保持全省前列,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制定实施符合洛龙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快推进一窗通办,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镇、村全覆盖,打造利企便民、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全市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以智慧洛龙”“掌上办等为核心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力推行一网通办,办事效率从网上可办提升至网上好办。认真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政府部门效能评估制度。

二、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举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推行多证合一场景化服务。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

三、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主动征求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意见机制和采纳情况反馈机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财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内容,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执行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涉及市场主体案件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查处配合、快速办理工作协调机制,搭建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商事主体违法违规惩戒机制,依法依规查处影响营商环境的行为。

四、打造一流的信用环境

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诚信洛龙,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推进政务诚信监测治理,开展政务诚信评价。推广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完善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开展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实现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全覆盖并全量公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拓展信用信息社会化、市场化应用场景,创新惠民便企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

、优化营商环境平台载体

智慧洛龙”“掌上办等信息化载体、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行动等为抓手,协同打造集政务、市场、法治、信用为一体的营商环境平台载体。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培育最美洛龙人。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形成优秀企业家雁阵,着力推进人文环境平台载体建设。以推动产业、区域、创新、文化、生态、市场、社会等领域政策有机融合为导向,以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内需消费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生态文明政策体系、市场要素政策体系等为抓手,加快构建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性、精准化政策体系,着力打造政策体系平台载体。

第七章  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消费升级新态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民生领域扩量与提质并重,在公共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第一节  提高就业质量水平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扩规模、稳就业为重点,提升创业和技能培训服务,调节收入分配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人民收入水平更大提高。强化精准帮扶就业,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人口、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实效,围绕金融、信息、康养、电商、快递等新业态、新职业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河洛工匠。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体系建设,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防范化解就业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新增0.2万人,力争每年近1000名高校毕业生留洛龙就业创业,失业人员再就业0.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全民参保,促进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业态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丧葬补助制度和病残津贴政策。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保卡异地服务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合理调整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政策规范,合理提高本区参保群众医保待遇水平。实施打造安心医保精准医保高效医保阳光医保行动计划,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健全综合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加强医保体系建设,做实医保市级统筹,做优基本医疗救助。推进医保改革联动,整合医保支付方式功能,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招采,提升医保服务效能。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最低标准,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险惠企政策,保障企业稳岗。严控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切实保障基金安全。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青年安居提升工程,打造精品青年人才公寓,十四五期间新筹建不超过70 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 套左右,以不低于总量40%的比例,优先供应来洛龙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加强红十字、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第三节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入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推进健康洛龙建设,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落实好省、市免疫规划政策和措施。强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疾控队伍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救治、物资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不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参与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水平。继续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并设置符合要求的中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全区住院床位总数达到0.5万张,每千名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8.7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2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每年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以上,每年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30次以上,完善15分钟健身圈建设,每年为辖区体育场地新安装健身器材10套以上,新建、改扩建居住区及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第四节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着力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围绕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坚持建新校、创名校、抓均衡、惠民生12字方针,实现与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洛龙教育。加快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100%;成立全区幼儿教育服务中心,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不断降低收费,提高保教质量,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成为我市幼儿教育的排头兵。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永泰街中学、龙安中学、开元中学、太康东路小学、宝龙小学、宜人路小学、潘村小学、瀛洲路小学、规划八小(建业桂园地块)、大学城安置学校(李屯地块)、刘富村拆迁配建学校等项目建设,有效化解全区快速城市化外来人口增多面临的基础教育保障问题。严格执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推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继续扩大教育开放,争取引进2所全国知名中小学联合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采取名校带弱校和优秀教师交流等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托三通两平台,建设5G教育专网,推动5G+平安校园、虚拟课堂、云考场全覆盖,着力消除优质教育资源获取的地域差异,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办好特殊教育,关注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的问题,积极研究和出台教师招聘、配备,学生入学标准、补助等配套政策,确保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达到95%以上。

第五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统筹做好人口工作,保持合理生育水平,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妇女生命全周期和儿童成长全过程服务,全面提升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健全完善人口监测制度,推动人口信息共享,建立计生特殊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制度。高度重视健康老龄化工作,着力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多方参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达到每10万城镇人口建成一个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每百户不低于30㎡,已建成居民住宅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每百户不低于20㎡,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至少建成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养老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养老床位数达到平均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护理型床位占社会养老床位总数的40%以上,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老年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第六节  着力建设平安洛龙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从多元共建、有效共治、社会共享三方面发力,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工作部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完成民生实事平安建设任务,全面提升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水平,不断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发挥雪亮工程9+X指挥调度平台作用,继续深化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持续开展平安建设双创工作,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洛龙、法治洛龙。完善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调解处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诉求表达调解通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风险防控,围绕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重点领域,严密排查和有效防范经济、金融、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把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提高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专栏7-1 社会民生领域重大项目

教育类重大项目:小学6所(宝龙小学、锦台小学、金城寨街小学、宜人路小学、长夏门小学、六小刘富村校区)、中学4所(永泰街中学、龙安中学、开元中学、大学城安置学校)、洛阳市教育智慧云教育项目、朝霞文化教育数据应用创新中心项目。

医疗健康类重大项目:河南省(洛阳)第二儿童医院、河科大一附院肿瘤病房楼项目、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洛阳)中医药研究院。


第八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动全面治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激发全区人民建设洛龙的主人翁意识。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党建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严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型机关党支部;严格遵守干部选用、任免等有关规定,贯彻落实《洛阳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水平;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建好用好党小洛党建融媒体工作室。

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持续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的作风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克服三种心态、强化三种精神,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增强不能腐的约束功能、巩固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不断实现三不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种监督协调贯通,把监督融入我区十四五建设之中,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第二节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加快服务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和多证合一工作,提升政务便利化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利企惠民政策,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积极探索区块链在政务服务上的应用,提升大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加强投融资、招投标、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高危领域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减少腐败,持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第三节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推进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更好地组织发动群众,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抓起,在不断造福群众中赢得民意民心,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紧紧依靠人民中凝聚发展合力。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政策。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为洛龙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领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规划在十四五时期洛龙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理解和运用规划的能力水平,引导各部门、各街道办科学把握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严格对表落实到位,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做好规划协调衔接。深度融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上位规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级、市级规划盘子。做好区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确保总体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引领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引导公众广泛参与。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形成全社会关心、自觉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平台,问需问计于民,切实把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实施中来,齐心协力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

第二节  强化项目带动

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坚持项目为王,坚持项目化推进,在产业升级、城市提质、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及新技术、新经济等领域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优先推进规划明确的项目。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提升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探索完善互联网+招商模式。聚焦重点产业开展链式招商,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集聚效应,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完善重点项目储备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根据洛龙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时更新,确保项目储备库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推动项目滚动接续。

第三节  强化支撑保障

强化政策支撑。全力做好产业、科技、土地、人口、环保、财税、金融等政策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积极调控引导社会资源,为规划实施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推动财政预算计划按照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全力保障规划明确的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第四节  强化考核评估

落实责任分工。强化各级责任落实,各部门、各办事处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制定各自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范畴,确保规划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督促检查。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对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及发展实际,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