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政府办文件 > 2017年

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各镇(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委“35886”工作思路,围绕“首善之区”建设,积极顺应新形势,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奋力开创洛龙“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市党代会,省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强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抓实农村基层党建为保障,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调优产业结构、调精产品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农业”等,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建设洛阳“首善之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长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粮食总产保持在3.2万吨以上;实现全区6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压缩玉米种植面积0.3万亩,增加鲜食玉米种植面积0.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完成1893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27%18%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示范村创建标准;现代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实现对接1个项目、投资1.4亿元目标;确保每个镇(办事处)有2个以上区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土地托管面积达到500亩。

二、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1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我区农业发展实际,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从供给侧发力,从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努力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业供给体系。压缩玉米种植面积0.3万亩,积极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林果。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樱桃、桃等鲜食水果,新发展水果种植面积0.36万亩,产量900吨,稳定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增加设施蔬菜基地面积0.15万亩。新发展牡丹种植面积200亩。

2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鲜食玉米,扩大小麦育种面积,加大旱作小麦推广力度,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2万吨以上。

3.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减少施用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坚持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结合。指导我区做好畜禽禁养区养殖场关停搬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实施规模养殖场废物资源利用、种养一体化项目。

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产品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扩大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农产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活动,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认证2个“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在蔬菜、水果生产中推广使用有机肥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广生产记录台帐制度、农业投入品台账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产品监测预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推动农业开放发展。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招商引技相结合,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鼓励帮助辖区有条件的涉农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组织辖区企业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

(二)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依托我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综合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科学制定沟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做到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定位科学、生产方式创新、功能布局合理,防止盲目投资、无序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设立沟域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沟域居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2.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依托地域古村落、民俗风情村落、自然生态等人文自然禀赋,植入文化、旅游、养生、餐饮、民俗、科普、工程、园林、体育、教育等系列元素,融入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创意策划,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和谐联结,打造“田园景观+美丽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创意”的新农村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提升乡村面貌、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实施休闲农业“百色农庄”品艺升级工程,加大市场化营销宣传力度,围绕星级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业休闲园区的功能,推进标准化建设。

3.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农民合作社,以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百社百场”示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百职万才”技能培训、新技术应用“百高率千”包乡进村推广服务等三大工程为重点,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加大农民科技培训任务,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公益性教育培训推广机构互补共担、农民田间学校为延伸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育一大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4.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通过加大投入、强化服务、扩大规模等方式,重点扶持竞争力强、外向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企业集群式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和就地加工转化率。鼓励加工企业投资基地建设,通过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一批合作共赢的生产基地,催生一批以加工企业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5.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业”。加强农资、农产品服务、农产品营销和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元素深度融合,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生产智能化,围绕大田种植、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推进经营网络化,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开展特色工艺品、特色农产品、鲜活农产品网上直供直销、休闲农业网上营销、放心农资网上下乡等电子商务试点,引导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信息便捷化,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强化对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信息服务。实施“互联网+供销+农业服务”计划,建好区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推进行政管理高效化,建立我区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推进“蓝天卫士”秸秆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建设,促进农业管理高效便捷。

(三)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切实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做好水文章,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220亩,新增灌溉面积500亩。解决平泉生态文化旅游区内1500亩绿化苗木灌溉问题。认真落实“河长制”,印发洛龙区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饮水提升工作,建设7个村的集中供水工程。

2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1+N”政策措施,对扶贫资源精准配置,对贫困人口精细管理,对贫困户精准扶持,确保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时限不变,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扎实推进“五个一批”“五条路径”。通过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特色林下养殖等产业,提供护林员、保洁员以及禁烧、河道安全巡视员等公益性、临时性岗位,落实互助金、小额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落实各种政策性补贴等多个增收渠道,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全区533户共1893人年底前基本脱贫。

3.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区、镇(办事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包乡包村包园包企”蹲点技术推广服务活动。加强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持续做好牡丹、林果、粮食、经济作物等新品种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800人次。

4.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项目申报、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扶持。引导农业科技园区加强与河南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郑州果树所、洛阳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合作,引领周边农业科技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林果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和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建设丘陵山区“四位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持农业科技园建成集生产、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园。在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5.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全域旅游,围绕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全面启动中心镇、特色镇培育工作,实施乡村清洁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对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有产业的镇(办事处),重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建设市级美丽乡村2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3个。积极实施农村区域垃圾中转站建设2017年建设垃圾中转站4个,完善垃圾环卫设施建设取缔原有垃圾池,农村垃圾从收集、到运输、到处理实现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2017年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各村配置一辆垃圾运输车和相应数量配套垃圾箱,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得到完善提升,积极推进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治理工程2017年实施7个村的污水管网改造。

6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提升农机合作社2家以上,全区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9家以上。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全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使农业机械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载体。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粮食银行、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方式,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2017年,新发展土地托管面积500亩。

7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26人。提高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年底前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体育器材全覆盖。着力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开展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新改建、扩建农村中小学7个,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建立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开展农村公益电影、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和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改造农村危房104户。

(四)持续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切实激发内生发动力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全面完成农村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工作。

2.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持续增加“三农”贷款投放,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涉农企业贷款投放,引导融资担保公司为“三农”提供融资服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和帮助企业通过上市、挂牌等渠道,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和比重。建立专项基金,稳步开展财政支农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3.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实施“增力强基”工程为抓手,在完成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任务基础上,确保每个镇(办事处)有2个以上区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积极探索租赁经营、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采取多种经济发展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加强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监督管理,开展涉农乱收费问题专项治理,确保不发生涉农负担恶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

(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持续发展

1科学实施“四河三渠”同治。解决“四河三渠”等河流的水少、水脏、水差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品位档次。2017年重点做好洛河沿岸26个排污口截流,四河三渠沿河村庄整治工作。

2.全面实施林业生态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林业生态行动计划,实施廊道绿化、城郊森林提升工程,建设环城沿路生态防护隔离带,完成廊道绿化提升16公里、459亩,构建“青山相望、绿带贯穿、森林成片、绿点均布”的生态格局;加强天然林保护、湿地公园建设,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林上果、林间种、林下养、林中游、林边加工、林外销售”的林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创新公益林经营管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加强造林成果管护,严格落实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各项措施,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3扎实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防控经费,探索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做好人员技术培训。推广使用加厚地膜,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包装物。以镇为单位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加大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力度,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支持设施农业进行土壤改良,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检测取样8个。

三、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层层压实责任。各镇(办事处)党(工)委和政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动摇,做到重农强农基调不变、力度不减,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区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全面履行职责。

(二)夯实基层基础。按照全市“河洛党建计划”巩固提升年活动要求,以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服务功能为根本,以建好党员队伍、建强支部班子为关键,以抓好经费保障、阵地保障为支撑,以解决农村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为重点,以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为目标,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区纪委和各镇(办事处)纪(工)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突出任务。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形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发挥村规民约、村民民主协调、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共同办好自己的事情。

(三)建设乡村文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广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抓好农村道德讲堂、文化墙和善行义举榜等阵地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倡导农村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镇评选表彰活动,持之以恒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推进平安镇(办事处)、平安村庄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2017525